每當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這一天,我們都會在家吃著粽子緬懷著古人,還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,每當端午節(jié)放假的時候都會和同學們調侃,整個歷史犧牲的最有意義的就是屈原,只有他為我們帶來了3天假期。雖然這個想法和可恥,但是對于年幼的我不了解那么多的歷史淵源,所以頭腦中只有這種短淺的想法,隨著年紀的增大,知識的增加,也慢慢了解到了屈原的偉大,和端午節(jié)這個節(jié)日的歷史典故,今天瑜利包裝就帶您了解一下端午節(jié)的歷史典故。(塑料袋、食品包裝袋請選擇瑜利包裝)
在我國流傳了很多關于端午節(jié)來歷的傳說,其中最為人們所接納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。屈原(約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羋姓,出國王族,屈氏,名平,字原;又自云名正則,字靈均。屈原是戰(zhàn)國時期楚國著名政治家、詩人,早年受楚懷王信任,身兼多職,掌握國家內(nèi)政大權,但是因為朝中其他大臣嫉賢妒能,所以屢遭排擠,多次流放,最后楚國國都郢都被秦軍攻破后,以身殉國,自沉于汩羅江。后來為了紀念屈原,于是將五月初五取名為端午。
還有一種說法是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。伍子胥,名員,字子胥,楚國人,春秋末期吳國大夫、軍事家。伍子胥之父伍奢受費無極讒害,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。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,成為吳王闔閭重臣。后來伍子胥協(xié)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,報父兄之仇。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,成為諸侯一霸。最后因受小人讒言,被夫差賜予一把寶劍,命令他自殺,并將他的尸體用皮革包住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之中。因此,五月初五是為了祭奠伍子胥的忌日。
第三種說法是五月初五本來就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(jié)日,古時稱惡月惡日,先秦以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,也是因為科技不發(fā)達,古人認為疾病是因為惡神附體所以古人用不同的方式祛病消災。民謠說:“端午節(jié),天氣熱,五毒醒,不安寧。”端午節(jié)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。所以每到端午節(jié),人們用彩色紙把五毒剪成圖像(即剪紙),或貼在門、窗、墻、炕上,或系在兒童的手臂上,以避諸毒。
以上就是瑜利包裝為您帶來的關于端午節(jié)的歷史典故的資訊,瑜利包裝具有十二年包裝袋生產(chǎn)經(jīng)驗,可以滿足您各種的需求,如有需要,請聯(lián)系瑜利包裝。24小時服務熱線:150-1997-4566
備案號:粵ICP備10036657號-4